视线是什么?一文了解视觉感知的核心机制
2025-08-14
\n视线(Field of Vision)是指司机在行车过程中双眼固定注视某一目标时,所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也被称为“视场”或“视野”。视线范围不仅与人眼的生理结构有关,也受到头部和眼球是否转动的影响。通常,双眼的视线范围大于单眼;同时,人眼对不同颜色的感知范围也有所不同,绿色的感知范围最小,红色较大,蓝色更大,白色最大。这种差异主要源于视网膜中对不同波长光线敏感的锥体细胞分布不均,尤其集中在视网膜中央区域。\n\n视线可以分为“静视线”和“动视线”。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静视线;而眼球转动后能看到的区域则称为动视线,通常用角度来表示。视线的大小和形状与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分布密切相关,可通过专门的视线计进行测量。\n\n在水平方向上,人的视线范围大约为左右各60°,其中最清晰的视觉区域集中在标准视线左右1°范围内。单眼的水平视线范围约为标准视线每侧94°~104°。\n\n在垂直方向上,最大可视区域可达到标准视线以下70°,而颜色分辨能力则限制在标准视线以上30°和以下40°之间。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通常低于标准视线:站立时约低10°,坐姿时约低15°,而在放松状态下站立和坐着的自然视线分别可低于标准视线30°和38°。因此,展示物的最佳观看区域应位于低于标准视线30°的范围内。\n\n以上内容有助于理解视线的科学定义、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适用于人机交互设计、交通安全、广告展示等多个领域。